78小说网 > 春满西城 > 第十五章 何惧风流

第十五章 何惧风流

78小说网 www.778xs.com,最快更新春满西城 !

    赖希两人回到寝舍后,发现桌子上多了几样物件,首先是黄金百两,一套明光铠,一把横刀,一张弓,三十支箭及一种叫胡禄的箭囊。这些都是士兵出征的标配,这些都是余元杰昨晚的封赏。赖希抓了几锭金子放在靴掖子里,然后就拿上犀角弓,配上横刀对赵铭道:

    “铭叔,我想出去练功,我们去找个无人的地方,你也能给我指点指点。”

    赵铭没有说话,只是点头默许。赖希找到张渝,弄了两匹马朝郊外行去。

    西城会馆,正是此次春试贡生们所寝之所。此刻正是早食之际,许多贡生正在早食,另外嘈杂的声音响起,一些吃完早食的贡生并未离场,而是高谈阔论起来。

    “吁··吁”的御马声响起,会馆门外有几骑随声而至,然后马上的人翻身下马,进入会馆。这几人都身着锦袍,戴着幞头,一幅富贵风流的气派,尽宣于斯。

    为首的是一位年轻男人,样貌清秀,俊郎不凡,特别是那一双凤眼,竟隐着威严。此人正是镇国公曾酌的小儿子曾帆,现任了个正六品的小官朝议郎,因在家排行老四,西城这边都管他叫曾四郎,在他身后跟着的都是贵人子弟。

    场内贡生见几人来此,纷纷起身施礼道:

    “曾四郎早!”

    曾帆随意的向众人颔首示意,算是回应大家。曾帆向前走了几步,找了个位置坐下,在他身后的几人也都相邻而坐。曾帆刚坐好,会馆内的小厮就备好了茶拎了上来,给曾帆一行人上茶。小厮边沏茶边笑着道:

    “曾公子这可是早上刚采的新茶,你可尝尝鲜味,各位爷,请好呢!”

    小厮沏完茶,就识趣的离开了。

    曾帆拿起茶杯,用茶盖滑了滑香味,品了一口,然后道:

    “这茶虽比不上剑南雅州的蒙顶,却也别有一番滋味,也算上品!”

    曾帆说完,在饮一口茶,然后正色道:

    “你们可曾听闻,昨夜宫内发生了大事?”

    “大事?曾兄家世显赫,父兄都是朝廷砥柱,这朝廷上下的风吹草动,哪能逃过四郎的法眼,四郎且与吾等说道说道。”

    人群中顿起附和声。

    “赖勇你们晓得吧?就是前朝夏武卒大统领,杀了夏帝的那个弑君者。

    陛下竟然请他出山,昨夜下了圣旨,已册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总领军政,并且授予了东南两营共计六十万兵马之实权。不日陛下将要御驾亲征,到时北国社稷倒成了他囊中之物。”

    “啊,居然有这事!弑君谋反,十恶之首!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,其心不如禽。陛下怎会起用此人,定是受了小人所惑,四郎素日与太子有近,何不劝谏太子奏明陛下收回成命,以正视听!”

    “哎,太子就是为此事和陛下闹僵了,现在还被禁足在东宫,许多支持太子的大臣也受到了警示,陛下有旨谁在进言此事,斩立决!所以我们得想其他办法,后日就是春试了,我们这群人中肯定会产生会元,到时候可能有机会得见圣颜,所以四郎在此恳请各位贡生,无论是谁中取会元,面圣时当以死直谏!四郎先在此拜谢各位了!”

    曾帆说完后,原本嘈杂的声音一下静了下来,众人都在互探脸色。过了几息,人群中响起了声音。

    “四郎,陛下已经下旨不让妄言,我等若在议此事,岂不是自寻死路。”

    “各位贡生也不必担忧,国公后日也当抵达西城。四郎以国公之名担保,有国公在陛下绝不会为难大家。”

    曾帆一提到其父曾酌,好像给在场的众人凭添了许多勇气。

    镇国公曾酌不仅是黑甲军的统领,深得陛下宠信!更是当今皇后曾氏的兄长,坊间说的国舅爷!最为重要的,曾酌的文治武功都出类拔萃,是独霸一方的诸侯。

    场内的诸位贡生都明白,曾帆这是在为曾酌暗地里招揽人才,会元只有一名如若没中取,能和曾帆交好,以后入仕也能多些机会。众人思量之后,都起身拱手行礼道:

    “谨遵四郎命!”

    曾帆看着眼前的众人,甚兴,接着道:

    “大家都请坐,现在我们在来说一件雅事!昨夜,陛下在北元殿为赖勇开宴,期间陛下以亲征外族鼓励北国男儿从军为题,考量一少年的诗情。此少年正是前朝兵马副元帅赖冠之子赖希,此子醉酒之后三步成诗,诗文如下:

    男儿应是重危行,岂让儒冠误此生。国难更学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。

    不知诸位对此诗,有何见解?”

    场内的贡生都是都是从各州府,一层层选拔上来的,他们的学问可代表北国年轻一代的最高水准,参加本次春闱也就是为了争取会元之名。都说文人相轻,论诗情文采自然是谁也不曾服谁,可曾帆话毕,整个场内一下又落叶可闻。许多人都闭上眼睛在轻吟,仿佛已经融入诗文的意境里面。

    良久,终有人舒缓过来,对曾帆施礼道:

    “若四郎所言,醉酒后三步成诗,其诗情已媲当年三曹之子建,子建当年七步成诗的典故,至今应犹在耳,我等自是拍马难及。

    今闻陛下要御驾亲征永除边患,此诗文中洋溢的豪情,正如号角奏响了我等北国男儿当报国恩之热血!如此诗情文采,参与春闱那还有我等的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既如此,倒不如立志参军策马长缨,也能得报国恩!”

    此子说完,很多人都点头赞从,此子正是云州的著名才子李益。

    “云州的李兄,所言极是。我初闻此诗也与李兄不谋而合,今日我就与李兄一道去参军,随陛下亲征!我身后几位,都是皇亲贵胄,他们也起了同样的心思。

    赖希昨夜赋诗后,拒绝了陛下让他参加春闱的好意,而是请求随陛下亲征!陛下当下就龙颜大悦,一下就赏了黄金百两,另加封为正五品的定远将军,真是羡煞旁人也!”曾帆言此时,心中顿泛酸意。

    “此间还有这等原委,谢四郎相告!看来我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,陛下赏罚分明,只要我们奋勇杀敌,陛下定会论功行赏。说起这赖希,倒有些国士之风,我等倒想结识一番。”

    “昨夜陛下说了,要将赖希的诗文广传下去,估计巳时赖希的名声就会传遍西城,届时肯定会有很多人前去拜会,瞧瞧陛下口中的少年英雄。

    虽说他是赖勇的侄儿,但赖冠可是名副其实的真豪杰,名门之后值得结交!据传他住在驿馆,那地方可不好进。”

    “即是如此,那不就不劳烦四郎了,若有缘自会相见。四郎稍待片刻,我即刻回房家书一封,然后就随四郎去从军,云州李益就此拜别各位同年!山高水长,后会有期!愿各位同年,春闱中取,得眷圣恩!”

    李益说完,就转身回房去了。李益这一举动很快就引起他人效仿,很快原本满场的贡生,就只剩半数了。曾帆见此甚是开心,他这开心也只是开在心里,脸上并未有过多表情。

    已时正一刻,北国驿馆门口,陆陆续续的热闹起来。许多车马相汇于此,来者都是北朝的权贵。今日赖勇进宫请辞后,北帝一下子心情转好免了早朝,只是把太子禁足在东宫,算是昨夜的惩戒。

    此刻在北国驿馆为首的正是黄道行为首的群臣,他们结伴而来见赖希,自是意识到了赖希的位置,前来说服赖希给陛下求情,解除太子的禁足令,好主持后日的春试。

    今日陛下免了早朝,更是传出话开,不许给太子说情。黄道行无计可施,方才想到了赖希,跟在他身后的都是铁杆的太子党。

    待黄道行见到张渝,才晓得赖希借马出行了,黄道立马探知了方道,率群臣而去。

    正当众人寻赖希时,赖希此刻和赵铭二人纵马疾驰,一路往北。

    两人从驿馆出来纵马而行,直到已时才出城,西城繁华,车水马龙,再快的马儿也都扬不上蹄。出城时,赖希只显了显身上定远将军的对牌,城门护卫便将其放心,出城后两人一路北行,沿途春色依旧行人渐少。但赵铭却发现一路上都有人尾随,这定是北帝安排的人。

    在往北行了大概数里路,一条大河隔断了行程,这里也算郊外了。河流的两旁山林环绕,蓊郁青葱,百花吐艳,在山脚下散落的分布着一些房舍,在河流的两岸都分布了一些农田,许多农户正在引水灌溉,田埂旁边早有黄牛被栓于此,也有些农具放在地上,此刻这些黄牛正用尾巴拍打着身上的牛蚊。一幅幅春耕的景象,定格成画卷。

    赖希和赵铭两人骑马并列,面对着宽广的大河,此情此景,赖希心生感慨,声音朗朗!

    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

    听见赖希的话,赵铭微微一笑道:

    “还是希娃有文采,随口捻来,便是诗情外溢!”

    赖希还没来得及答话,就听见车轮的颠簸声响起。在他们身后,一辆牛拉的柴车出现,赖希和赵铭则下马转身。柴车上有一位老者衣着不俗,然而他的车内却是空空如也。

    “小哥儿,好诗情。这应该是前朝李绅的悯农二首之一,其实此诗的后段才是诗意所指,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!”

    赖希看着眼前的老者,观其貌、闻起言,便晓得不俗,施礼道:

    “老夫子所言极是,受教了!”

    老者听完赖希的话,也停住了柴车,下车而来向赖希走去。老者身形瘦小,约仗国之年,额头上也爬满了皱纹,只是他步履稳健,精气神倒也不输年轻人。

    老者几步就走到赖希跟前,看着他腰间的横刀,然后又看下了他马上的犀角弓,略略一思便道:

    “小哥儿,可不简单啊?我观你年不过二九(十八岁),却是正五品的定远将军了。北国立国十载,除了皇室贵胄,从未见过如你这般年纪的,正五品官了。老朽也很好奇小哥儿的来历了?”

    赖希见老者透着善意,且也有些学识,倒也如实说来:

    “我名赖希,我们也是昨日才到的西城。我很好奇,老夫子是如何看出我的官职?赵铭我的叔叔。”

    赖希言语最后介绍了赵铭,赵铭见状也拱手给老人施礼。

    老者对赖希和赵铭两人回礼后,接着道:

    “原来你就是昨日御前赋诗,被陛下亲封的定远将军。赖冠之子,名门之后,果然是英雄出少年。我刚从宫内出来,也是早上才收到的消息。”

    赖希两人闻言,欲发新奇老者的来历,老者好像也察觉到了两人的心思,微微一笑道:

    “老朽曾可达,是一位闲人。以前在御前当差和陛下熟识,两年前归田居于此,今日有事进宫恰巧晓得了此事,有幸识得俊才也是缘分使然。

    眼前这条河名为宛河,宛河对面的山叫宛山,我就住在宛山上。陛下仁德念及旧情,将这一片都赏赐给我了。”

    老人说话时,眉头微起,笑容外敛,肯定是想起了欢快的时光。